9月20日下午,由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顾问、中国CI工程发展中心主任贺懋华主讲的课题《中国茶叶扩大出口的对策研究》,成了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最受关注的亮点之一。贺懋华以其掌握的国内外大量茶业动态信息及相关历史,围绕我国茶业发展和茶叶出口现状,阐述了其观点、主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贺懋华指出,就中国茶业及茶经济而言,我国的情况并不乐观。我国茶叶种植面积超过113万公顷,已居世界首位;而75万吨茶叶的年产量,则排世界的第二位;年出口茶叶25万吨、创汇3.4亿美元,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没有国际品牌和世界名牌。我国有茶农8000万人,茶商5000万人,茶叶产值100亿元,深加工产值逾100亿元。目前我国茶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和创汇第四。这些数字反映出我国茶的特征为竞争力弱和世界地位下滑。 我国出口茶均价很低,只为斯里兰卡的40%、印度的60%、肯尼亚的80%。而且出口茶以原料茶为主,始终处于受制于外国的地位。尤其是我国茶的单位面积产量不高,目前只有世界平均单产的61%,远落后于肯尼亚、印度和日本等国。贺懋华呼吁我国茶业界必须正视中国是茶叶品牌的世界超级弱国的现实,中国茶叶存在先天不足,中国茶叶没有品牌资本。针对我国茶叶商标多如牛毛且品牌弱的现状,贺懋华指出,这是由于我国对茶业产业没有战略决策和相应的实施计划造成的。因此,我国错失了培育著名品牌和缔造世界品牌的许多机会。 除了由此形成的先天不足,还有后天失调也限制了中国茶产业的发展。如我国茶叶产区的多元性污染、茶叶种植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等。纵观这些现象,贺懋华认为,这种情况是观念意识造成的。中国茶叶有品无牌、存在商标即为品牌的认识误区、资源减少与盲目的企业出卖、在原产地保护方面缺少作为、国际市场准入证的短缺、茶品开发与创新的滞后以及外贸机制不适应国际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等,这些都是造成我国错失茶叶出口机会的原因。 面对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如何改变我国茶叶出口的形势?贺懋华从7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建立国家茶叶发展局,以强化中国茶业战略发展;改变“官念”,更弦易辙,实现出口政策与机制改革;确保优质资源、警惕掠夺式收购与兼并;实施认证,由“死门”迈向“生门”;实施品牌战略规划,缔造中国茶叶强势品牌;拓展市场与革除思维定式并举;多元化拓展境外市场,扩大生存发展空间。
|